赠朱逊之(并引)
[宋代]:苏轼
元祐六年九月,与朱逊之会议于颍。
或言洛人善接花,岁出新枝,而菊品尤多。
逊之曰:“菊当以黄为正,余可鄙也。
”昔叔向闻鬷蔑一言,知其为人,予于逊之亦云。
黄花候秋节,远自夏小正。
坤裳有正色,鞠衣亦令名。
一従人伪胜,遂与天力争。
易性寓非族,改颜随所令。
新奇既易售,粹驳宜相倾。
疾恶逢伯厚,识真似渊明。
君言我所印,世论谁改评。
愿君为霜风,一扫紫与赪。
元祐六年九月,與朱遜之會議于颍。
或言洛人善接花,歲出新枝,而菊品尤多。
遜之曰:“菊當以黃為正,餘可鄙也。
”昔叔向聞鬷蔑一言,知其為人,予于遜之亦雲。
黃花候秋節,遠自夏小正。
坤裳有正色,鞠衣亦令名。
一従人僞勝,遂與天力争。
易性寓非族,改顔随所令。
新奇既易售,粹駁宜相傾。
疾惡逢伯厚,識真似淵明。
君言我所印,世論誰改評。
願君為霜風,一掃紫與赪。
唐代·苏轼的简介
苏轼(1037-1101)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、美食家。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汉族,四川人,葬于颍昌(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)。一生仕途坎坷,学识渊博,天资极高,诗文书画皆精。其文汪洋恣肆,明白畅达,与欧阳修并称欧苏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;诗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、比喻,艺术表现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苏黄;词开豪放一派,对后世有巨大影响,与辛弃疾并称苏辛;书法擅长行书、楷书,能自创新意,用笔丰腴跌宕,有天真烂漫之趣,与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并称宋四家;画学文同,论画主张神似,提倡“士人画”。著有《苏东坡全集》和《东坡乐府》等。
...〔
► 苏轼的诗(2851篇) 〕
宋代:
徐积
吴有朱夫子,相知凡几年。心怜闭门叟,书附过江船。
行已为人表,文应许世传。临风有馀诲,时复慰皤然。
吳有朱夫子,相知凡幾年。心憐閉門叟,書附過江船。
行已為人表,文應許世傳。臨風有馀誨,時複慰皤然。
宋代:
洪皓
尹京便可继翁归,暂向符离一马麾。
善抚新边千里肃,复还旧治九重知。
尹京便可繼翁歸,暫向符離一馬麾。
善撫新邊千裡肅,複還舊治九重知。
明代:
朱应辰
婆饼焦,小麦黄熟长齐腰。刈麦作饼婆为喜,岂料南山日日雨。
雨多麦损不可食,虽欲婆嗔那复得。
婆餅焦,小麥黃熟長齊腰。刈麥作餅婆為喜,豈料南山日日雨。
雨多麥損不可食,雖欲婆嗔那複得。
两汉:
佚名
皇皇我后,绍业盛明。涤拂除秽,宇宙载清。允执中和,以莅苍生。
玄化远被,兆世轨形。何以崇德,乃作九成。妍步恂恂,雅曲芬馨。
皇皇我後,紹業盛明。滌拂除穢,宇宙載清。允執中和,以莅蒼生。
玄化遠被,兆世軌形。何以崇德,乃作九成。妍步恂恂,雅曲芬馨。
明代:
张子翼
谈心握手细论交,冲雨何妨晓出郊。空谷有缘频倒屣,草堂无径欲诛茅。
且凭尊酒攒幽思,未暇炎凉与世嘲。此别思君无个事,山门惟许一僧敲。
談心握手細論交,沖雨何妨曉出郊。空谷有緣頻倒屣,草堂無徑欲誅茅。
且憑尊酒攢幽思,未暇炎涼與世嘲。此别思君無個事,山門惟許一僧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