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而时习之的成语故事


学而时习之

拼音xué ér shí xí zhī

基本解释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。

出处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子曰:‘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!”


学而时习之的典故

春秋时期,孔子在教学上有丰富的经验,常常与学生们一道研讨问题,给学生解决各种疑难问题,他鼓励学生培养很好的品德,深入钻研,提出“学而时习之,温故而知新”,学生赞扬孔子教学的耐心,孔子谦逊地说:“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。”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学而时习之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不登大雅之堂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一回:“这部评话,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。”
拨云见日 元 无名氏《陈州粜米》第二折:“我投至的见了爷爷,就是拨云见日,昏镜重磨。”
龙飞凤舞 宋 苏轼《表忠观碑》:“天目之山,苕水出焉,龙飞凤舞,萃于临安。”
回心转意 元 高则诚《琵琶记》第31出:“怕你爹爹也有回心转意时节,且更耐看如何?”
惨不忍睹 清 黄小配《洪秀全演义》:“尸首堆积,惨不忍睹。”
取长补短 《孟子 滕文公上》:“今滕绝长补短,将五十里也,犹可以为善国。”
死要面子 张洁《沉重的翅膀》:“你知道爸爸死要面子,绝不会把这些事往外讲。”
形神不全 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齐策》:“士生乎鄙野,推选则禄焉,非不遂遵也,然而形神不全。”
处实效功
半路出家 《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》:“先前读书,后来看看不济,却去改业做生意。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