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uómín

国民


拼音guó mín
注音ㄍㄨㄛˊ ㄇ一ㄣˊ
繁体國民


国民

词语解释

国民[ guó mín ]

⒈  全国民众。

national; citizen;

⒉  今指取得一国国籍的人,即该国国民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一国或藩封所辖的百姓。

《周礼·春官·墓大夫》:“令国民族葬。”
《左传·昭公十三年》:“先神命之,国民信之。”
《史记·东越列传》:“威行於国,国民多属,窃自立为王。”
《汉书·王子侯表下》:“藉阳侯 显,坐恐猲国民取财物,免。”
清 秋瑾 《赠浯溪女士徐寄尘和原韵》:“今日舞臺新世界,国民责任总应分。”

⒉  近代以来称具有某国国籍的人为该国国民。

国语辞典

国民[ guó mín ]

⒈  泛指全国的人民。

《左传·昭公十三年》:「民无怨心,先神命之,国民信之。」

公民 人民

⒉  凡取得一国国籍的人民,就是该国的国民。

分字解释


※ "国民"的意思解释、国民是什么意思由爱作业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近音词、同音词


词语组词

造句


1.一党*政、军事*裁加特务统治,从思想理论到组织置一切反对党于死地,是国民党一党训政时期政党制度模式的主要特征。

2.当天上午,陈毅昂首阔步走进坐落在江西中路的国民党上海市政府大楼,坐在昔日的“市长”。

3., 在美国这边,你听到众多美国民众忧心忡忡,担心中国政府可能会停止购买美国国债。

4.国民大会原来是在礼拜二在圣诞节和元旦休息后讨论总统的健康。

5.一百零九、国民经济被推到崩溃的边缘。

6.“不经一番寒彻骨,怎得梅花扑鼻香”,国民党应该深切体认,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,让政务官有尊严的一展长才,政策才能持续推动。

7.在民俗文化领域,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,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。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,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,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。

8.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下,人们过着血雨腥风的日子。

9.同一时期,国民党坚持以封建文化和法西斯思想建国的文化取向,因其与社会发展方向背道而驰而遭到失败。

10.崔真实已经成为了公开的禁忌话题,并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韩国国民对单身母亲的看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