夷陵县欧阳永叔至喜堂
[宋代]:苏轼
夷陵虽小邑,自古控荆吴。
形胜今无用,英雄久已无。
谁知有文伯,远谪自王都。
人去年年改,堂倾岁岁扶。
追思犹咎吕,感叹亦怜朱。
?时朱太守为公筑此堂。
?旧种孤楠老,新霜一橘枯。
清篇留峡洞,醉墨写邦图。
?三游洞有诗,《夷陵图》后有留题处。
?故老问行客,长官今白须。
著书多念虑,许国减欢娱。
寄语公知否,还须数倒壶。
夷陵雖小邑,自古控荊吳。
形勝今無用,英雄久已無。
誰知有文伯,遠谪自王都。
人去年年改,堂傾歲歲扶。
追思猶咎呂,感歎亦憐朱。
?時朱太守為公築此堂。
?舊種孤楠老,新霜一橘枯。
清篇留峽洞,醉墨寫邦圖。
?三遊洞有詩,《夷陵圖》後有留題處。
?故老問行客,長官今白須。
著書多念慮,許國減歡娛。
寄語公知否,還須數倒壺。
唐代·苏轼的简介
苏轼(1037-1101)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、美食家。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汉族,四川人,葬于颍昌(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)。一生仕途坎坷,学识渊博,天资极高,诗文书画皆精。其文汪洋恣肆,明白畅达,与欧阳修并称欧苏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;诗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、比喻,艺术表现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苏黄;词开豪放一派,对后世有巨大影响,与辛弃疾并称苏辛;书法擅长行书、楷书,能自创新意,用笔丰腴跌宕,有天真烂漫之趣,与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并称宋四家;画学文同,论画主张神似,提倡“士人画”。著有《苏东坡全集》和《东坡乐府》等。
...〔
► 苏轼的诗(2851篇) 〕
清代:
夏孙桐
泪菊愁萸,向尊前诉出,伤高怀抱。红上戍楼,登临怕看残照。
目中剩影关河,任付与、尘飞烟扰。萧萧。正西风信紧,还欹茸帽。
淚菊愁萸,向尊前訴出,傷高懷抱。紅上戍樓,登臨怕看殘照。
目中剩影關河,任付與、塵飛煙擾。蕭蕭。正西風信緊,還欹茸帽。
宋代:
陆游
冷官无一事,日日得闲游。
壮哉千尺塔,摄衣上上头,眼力老未减,足疾新有瘳,幸兹济胜具,俯仰隘九州。
冷官無一事,日日得閑遊。
壯哉千尺塔,攝衣上上頭,眼力老未減,足疾新有瘳,幸茲濟勝具,俯仰隘九州。
宋代:
陈绛
劝君莫辞满酌酒,瑶林琼木皆良友。
就中此会难暂忘,一年两经九月九。
勸君莫辭滿酌酒,瑤林瓊木皆良友。
就中此會難暫忘,一年兩經九月九。
明代:
张元凯
飞锡常携海上霞,万松深处挂袈裟。孤云寄迹元无住,流水将心未有涯。
文字不曾离贝叶,因缘还出在莲花。来时一苇轻千里,何似吾家博望槎。
飛錫常攜海上霞,萬松深處挂袈裟。孤雲寄迹元無住,流水将心未有涯。
文字不曾離貝葉,因緣還出在蓮花。來時一葦輕千裡,何似吾家博望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