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辛弃疾的诗 > 江神子·送元济之归豫章

江神子·送元济之归豫章

[宋代]:辛弃疾

乱云扰扰水潺潺。笑溪山。几时闲。更觉桃源,人去隔仙凡。万壑千岩楼外雪,琼作树,玉为栏。

倦游回首且加餐。短篷寒。画图间。见说娇颦,拥髻待君看。二月东湖湖上路,官柳嫩,野梅残。

江神子·送元济之归豫章鉴赏

  作者送元济之归豫章的词有两首。除这首外,还有一首《鹧鸪天》。两相比较,似乎这首词更闲逸,更富有诗情画意。词的上片写送别之景。以“人去隔仙凡”为界,分为前后两部分。前边三句写近景。言阵雨过后,天上乱云飞渡,扰扰攘攘;山涧溪水潺潺,淙淙作响,山下溪中,一派喧闹的景象。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幽闲一点。表现了对尘世纷扰的厌恶,对仙家清静的向往。作者自注说:“桃源乃王氏酒垆,与济之作别处”。“更觉”二句为过渡句。是说以此为界,近处,则尘世喧嚣纷扰;而远处,犹如人间仙境。从结尾三句看,作者送别元济元之的时间在农历二月,乍暖还寒时候,山上积雪未消。故“万壑”三句是说,酒楼之外,千岩万壑,为积雪所覆盖,“琼作树,玉为栏”,和瑶池一般,真乃人间仙境。为下片写“倦游回首”烘托了气氛。词的下片写送别之情。开头一句写殷勤送别之意。“倦游回首”言辞官归里;“且加餐”言心情虽然不好,还是要保重身体,多吃一点。“短篷寒,画图间”,写其归程。言乘坐小船,行进在寒烟之中,真像生活在画中一样,令人陶醉,心旷神怡。“见说”句写其归后家庭生活。言娇妻美妾正拥髻以待,向君倾诉衷肠。前着“见说”二字,化实为虚,虚虚实实,更灵动有趣。末后三句写其归游东湖。既照应词题,点出元济之归去的时间和地点,又描写了柳嫩梅残的初春景色,以景结情,潇洒有致。

辛弃疾简介

唐代·辛弃疾的简介

辛弃疾

辛弃疾(1140-1207),南宋词人。原字坦夫,改字幼安,别号稼轩,汉族,历城(今山东济南)人。出生时,中原已为金兵所占。21岁参加抗金义军,不久归南宋。历任湖北、江西、湖南、福建、浙东安抚使等职。一生力主抗金。曾上《美芹十论》与《九议》,条陈战守之策。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,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,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;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。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,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。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,后被弹劾落职,退隐江西带湖。

...〔 ► 辛弃疾的诗(792篇)

猜你喜欢

国殇行

宋代刘克庄

官军半夜血战来,平明军中收遗骸。

埋时先剥身上甲,标成丛塚高崔嵬。

寿固山永言尚将军

明代释今无

百粤惠风吹瑞草,星光耿耿长庚老。寰海之区光浸中,仁寿同歌兼社舞。

银花火树太平年,山川带砺入幽妍。白昴之精跃申甫,一柱擎天见神武。

送慧上人之九顿岭 其七 赠刘元善

刘崧

故人东去维扬日,学士亲题送别诗。一代风流嗟已矣,十年漂泊更何之。

久传大府承簪笔,犹滞沧江理钓丝。寂寞旧游临汝曲,秋风雕鹗起遐思。

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其一○六

宋代释祖钦

禅,树止叫喧喧。道,门前风浩浩。冷地思量真可笑。

笑什么,等闲拾得一颗苏州梨,看来却是青州枣。

洮湖纪兴 其二

明代王樵

西对三茅意自閒,谁知湖外有青山。小楼堪筑平沙上,两面回看兴未阑。

寓城西精舍赠洞文上人

清代李锴

比邻七十载,为客谢淹留。忍草自长碧,妙香时一浮。

世情争梦幻,佛面老春秋。愁绝斜阳外,谁家百尺楼。